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学术文化盛宴!首届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

2022年11月21日 卓越育人

  为推进落实学校卓越育人工作,推动培养“高精尖缺”创新人才,今天上午,一场学术文化盛宴——“首届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在闵行校区光学大楼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钱旭红,我校文科资深教授冯绍雷,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樊春海,各相关职能部门、院系主要领导,有关院系师生等150余人现场与会,1.8万余人次线上观看直播。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傲英主持。

“首届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在闵行校区光学大楼开幕

  周傲英指出,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新时代,培养“高精尖缺”创新人才迫在眉睫。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以全球视野、面向世界一流的定位,聚焦卓越人才培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探索研究生卓越育人新范式、打造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品牌、强化研究生重大学科赛事引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卓越人才持续涌现。

我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傲英主持开幕式

  钱旭红在致辞中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我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以推进“卓越育人”和“卓越学术”为抓手,坚持“唯卓越方可立足”,正在建设成为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将继续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探索新路。他指出,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以“节日”的方式,聚焦卓越学术发展和卓越人才培养,既是对我校71周年生日的庆祝和献礼,也是对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教兴国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和推进落实,将更有力地支撑和引导研究生的卓越成长成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钱旭红致辞

  之后,冯绍雷作题为《国际体系的演进与文化嬗变》的主题报告,通过对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文化嬗变与国际体系更替演进的相互关系的历史考察,展示文化现象对于国际变化的作用与意义,提升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觉与认知。

  樊春海以《核酸信息材料》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DNA不仅是一种遗传信息的载体,而且可以被视为一种分子信息材料。将DNA分子作为一种基础的分子砌块,通过精确的碱基编码,能够产生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核酸形态。核酸信息材料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生物成像、药物载运、微纳制造等方向。报告就基于核酸信息材料发展分子机器和大数据存储做了重点介绍。

我校文科资深教授冯绍雷作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樊春海作主题报告

研究生现场提问、热烈互动

  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由研究生院策划主办、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协办、14个院系共同承办,聚焦卓越人才培养,强化卓越学术、创新实践引领,连续5天、持续推出20余场跨学科、高端化的学术文化活动,着力培育丰富多元、学术与思想融合统一、研究生广泛参与的生活文化共同体,营造浓郁的青春底色和学术节日氛围,展示新时代研究生风采风貌,锻造研究生学术品质品味,提升研究生创新创造能力,探索研究生卓越育人新范式。

光学大楼一楼,学术文化节·2022年创新创业教育周研究生成果展开展

学术文化节·美术学院2022研究生优秀作品“展”“品”


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进展


  2020年7月,我校发布《卓越育人工作总体实施方案》,12月出台《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

  2021年,围绕卓越研究生教育,推进实施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生卓越育人、专业学位改革、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四大专题改革,探索研究生卓越育人新范式,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具有师大烙印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初步构建起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学位点结构体系。优势学科、交叉学科和急需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

  重塑卓越育人规范,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智能教育”博士生班,多学科交叉培养未来智能教育引领者。11项研究生教育成果获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其中,言语听觉康复科学团队立足我国言语听觉障碍患者的实际需求,探索创建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成果获特等奖。

2020年9月,我校首届智能教育博士班开班

2021年10月,言语听觉康复科学团队本硕博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康复实践活动

  加强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品牌建设,推动实现国家级平台新突破。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研究生教育)一等奖1项,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上海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示范团队4个、教学名师1人,2021-2022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7篇。

  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卓越人才持续涌现,部分研究生重大学科赛事保持国内领先。3名博士生在《Science》发表论文,在超冷原子气体中少体物理在强相互作用的多体系统中的呈现、量子统计在稳态超辐射量子相变中的作用、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张笑天研究成果利用全光手段制备了量子简并的超冷6Li费米气体,实现了超冷费米原子气体与光学腔的强耦合,并通过横向的泵浦光晶格实现了稳态的费米超辐射量子相变,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

  2018-2021年,研究生团队斩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6项,总分位居全国第四;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位居全国第三,是获得过两次以上全国最高荣誉“创‘芯’之星”的四所高校之一;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位居全国第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2项,位居全国第九;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实现上海高校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

高源团队挑战设计4k超高清分辨率的激光显示投影,作品极佳地解决了数字微镜驱动系统方面的“卡脖子”问题

院旺领衔的项目《遗传综合征面部识别辅诊系统》,开发完成我国第一款用于罕见病的快速筛查方案,作品获“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


连续5天、持续推出20余场跨学科、高端化的学术文化活动


  5天,8大学科群、14个院系积极响应参与20+场活动,院士、资深教授等近20位重量级嘉宾、30+名学者专家齐聚,11月24日、11月25日锁定我校视频号,一场音乐盛会、两场重磅学术盛宴,先预约!



图|吴潇岚 王禾伶 张逸笑等 文|肖连奇 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吴潇岚 孟子楠 编审|郭文君